今天凌晨5时23分,“大寒”节气到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寒恰逢农历腊月廿三,也就是小年。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轮回。
民谚有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冬天就快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三候,坚冰深处春水生
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 著)
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除旧饰新,准备年货
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买芝麻秸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祭灶:糖粘灶王嘴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日,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
数九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北方民间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图样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这种描红帖共九字,每字九笔;从头九第一天开始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年关将近,记住这“五宜”
食宜温
养肾为主
>>温补肉类
狗肉、羊肉、牛肉等肉类,含有高蛋白以及高热量,可以有效增加御寒能力。这些食物中不仅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同时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因而才具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而且,在大寒养生适量的多吃这些食物,还能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坚果
坚果油脂含量较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富含磷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中医认为坚果性味偏温热,有补肾健脑、强心健体、御寒的作用,而大寒养生对应的是肾脏,可增强体质。除了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外,它也是健脑、美容、抗衰老的有益食品,所以冬季进补多吃坚果很有好处。
>>根茎类食物
大寒养生时节人体之所以会怕冷,主要与体内无机盐的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补充无机盐是冬季御寒的关键。根茎类蔬菜多数含有丰富的无机盐,比如像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大寒养生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生姜红糖水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驱寒暖胃的偏方生姜红糖水,尤其是大寒养生姜汤在热的时候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它的功效。味道甜中带了一丝辛辣,一口闷喝下,感觉体内的寒气也随之消散。
>>进补小贴士
大寒养生时进补的量应逐渐减少,以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如在吃温补的肉类时,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散的食物,也不适合大量饮酒。
另外,大寒养生处于冬春交替的时节,人们容易遭受风邪和寒邪的侵袭,大寒养生需要注意防风御寒,在饮食上可多吃红色蔬果和辛温的食物。如红辣椒、红枣、胡萝卜、红苹果等红色蔬果能使人体增加热能,生姜、青葱、洋葱、花椒、桂皮、紫苏叶等辛温食物则有一定温风散寒的效果。
睡宜早
养精蓄锐藏阳气
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动宜慢
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头宜暖
胸背足忌寒凉
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
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心宜平
节制喜怒晒太阳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常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因此,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什么好吃原创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smhc517.com/2365.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