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过年习俗知多少】大年初一
【节日简介】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中国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汉族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节日起源】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汉族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节日习俗】
拜年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时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禁忌】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一有什么禁忌呢?
1、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因此,新年的第一天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写吉利的话,如“恭喜发财”、“财源广进”“金榜题名”等。
2、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
过年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叁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3、不要做家务
初一时,尽量不要做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活。洗衣服需要用水,但水神的生日在初一或初二,洗衣服可能会得罪水神的哦。也不要干倒污水、垃圾、扫地等家务活,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农村的朋友也不要用斧子劈木柴,因为柴谐音为“财”,斧子劈开柴(财)后,财富就再也回不来了。
4、初一早餐有不吃稀饭的习俗
早餐不要吃稀饭
因为在过去只有穷人才吃稀饭
所以初一的早餐一般要吃干饭或饺子
表示接下来一整年会更加富有
5、不要吃药
大年初一这天
如果可以不吃药就不要吃药
习俗认为
吃药意味着一吃一整年
还治不好病
所以初一不吃药
最好补品补药也不要吃
当然病情较重的例外
6、忌动刀剪和针线
俗语说
"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即接下来的一整年可能都会有口角或是非
而“初一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针眼“
意思是生下的小孩
眼睛可能会如同针眼一样小
7、忌劈柴火
流传的说法是
“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8、忌借钱
不要跟别人借钱
也不要借钱给别人
习俗认为
“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
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9、不要做与钱有关的事
大年初一尽量不要做与钱有关的事,不管是借钱还是还债。初一姐被人钱,那么一年四季都得靠向别人借钱维持生活;初一借给别人钱,一年内财产都要外流。另外,不管是要债还是被要债,在一整年里都会很倒霉,因此不要讨债。
10、忌被人掏东西
大年初一
不要让人掏自己的东西
特别是不要让别人从自己口袋里掏东西
这样做表示整年度的钱财可能会被人掏走
自己就会钱包口袋空空哦
11、忌摔碎东西
在大年初一如果打碎碗、盘、酒具等
习俗认为一年四季不吉利
因此在做饭洗碗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果是孩子不慎打碎了
大人要赶快说一句
“岁岁平安”(碎碎平安)
就可以化解这一禁忌了
12、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年初一上午不要喊人名字催人起床
这样表示
对方一整年可能会一直被人催促做事情
13、忌给还没起床的人拜年
年初一时
如果对方还在睡梦中
不要跟对方拜年
得等对方起床再拜年
有些地方习俗认为
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14、不要睡午觉
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
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
其实含意也是因为
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
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15、不要吵架
大年初一
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如果在这一天吵吵闹闹
那就会显得特别刺耳
也会让人觉得你为人处事很差
家庭更可能一整年会不和睦
所以初一不要吵架
有什么问题可以慢慢协商
心平气和的解决
好了
这些禁忌你都记住了吧
祝你阖家幸福
一起过个快乐的新年
味食哥
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个个生“鸡”勃勃
“鸡”智过人
神“鸡”妙算
好好抓住“鸡”会
不要坐失良“鸡”
哪怕只有一线生“鸡”
也要费尽心“鸡”
抓住可乘之“鸡”
就会得到天赐良“鸡”!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什么好吃原创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smhc517.com/2427.html
暂无评论